全媒體視角
教育是民族事業,是百年事業,更是國家大業,這是一個公共領域,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共同加入進來,推動整個領域的進步。1個億的在線教育基金,對這個領域來說,起到的也仍然是一個示范作用。在這個領域,可以說怎樣的投入都不為過。——全通教育集團(廣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熾昌
全通教育集團(廣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熾昌
日前,LINK2017在線教育論壇暨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獎勵基金(全通教育)頒獎典禮在清華大學舉行。作為本次論壇的協辦方之一、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獎勵基金的發起人,全通教育集團董事長陳熾昌先生接受了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南方都市報、中教全媒體等多家媒體的采訪。
?
全通教育集團董事長陳熾昌接受媒體專訪
記者:你發起LINK的初衷和契機是什么?
陳熾昌:習主席提出要推進普惠教育和教育公平,李克強總理把“教育信息化”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是一個公共服務領域。我曾經是一名教師,非常清楚教育對于國家未來和下一代意味著什么。
作為一個教育企業,全通教育一直在思考和解決如何讓教育與時代同步,如何讓“互聯網+”時代的技術紅利更快地進入到教育這樣的公共服務領域里面去。而這個領域有兩個內核:核心的服務對象是學生、學習者。他們得到了什么決定了未來的社會發展;核心的傳導者是教師,他們的技能和知識,決定了知識傳承的效率和質量。從服務的直接度上來看,我們最優先還是要解決如何鼓勵和激發教師的問題。設置LINK的初衷就是要激發一線教育者在在線教育方面的創新熱情,鼓勵他們在教育一線勇于探索和嘗試。
記者:LINK運行了兩年,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陳熾昌:其實時代變化很快,因為近幾年國家政策的強調和對教育領域的改革力度,信息化正在全國領域改變著我們的教育現狀。當然,我認為這個改進力度還是不夠的,所以我也認為目前是一個智慧教育藍海時代。做了兩年的LINK項目,每一年在評審期,看著那么多一線教育管理者、工作者,那些教育局長、校長、老師們在在線教育領域的努力,我都會覺得既感動又著急。
感動于他們在一線自發的那種熱情和創新精神,著急于我們在高速的教育信息化通路鋪設上,還沒有足夠的“普惠、公平”。在知識的高效分享上,其實分布還是非常的不均衡,區域差距還是非常的明顯。比如可能在青海地區,僅僅是帶動區域的教育“在線”,就已經是非常杰出的貢獻,但是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地區,每一年新的獲獎者都在真正的前沿創新上有很快的進展,像今年我們的一個優秀項目,上海科技大學的VR/AR項目,可能這個領域全世界都還是探索階段,我們的LINK獎項就有最前沿的成果過來申報。
記者:與去年相比,今年的LINK設置了在線教育先鋒教師獎,有20位教師獲此殊榮。為什么要設置這一獎項?
陳熾昌:其實在獎勵基金設立之初,我們就在思考教師這個群體,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實踐是否起到了很大的表率作用,能否達到評選的標準。在LINK項目運行兩年之后,我覺得網絡教育的整個發展形勢變化是非常大的。總書記在2015年提出要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同時,互聯網教育資源更加豐富,與之相配套的技術條件也越來越成熟。
許多一線老師都敢于突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積極嘗試新方法,采用新技術。所以,當大量優秀在線教師涌現出來的時候,我們設置了這個獎項。在我看來,教育領域最重要的成果是孩子、是學習者,最重要的崗位就是教師、傳導者。改變了教師,就改變了整個鏈條的關鍵節點,因為教師在改變人們對于教育的思想認知方面作用巨大。
記者:全通教育出資1億元用來獎勵在在線教育領域內貢獻突出的團隊及個人,是否希望有更多的教育企業參與進來?
陳熾昌:教育是民族事業,是百年事業,更是國家大業,這是一個公共領域,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力量共同加入進來,推動整個領域的進步。不僅僅希望更多的兄弟企業加入,更多的機構、個體都是需要的。1個億對這個領域來說,起到的也仍然是一個示范作用。在這個領域,可以說怎樣的投入都不為過。
記者:LINK 2017的主題是“連接 共享智能化”,全通教育在這三個方面是如何做的?
陳熾昌:企業的社會職能說到底還是要回歸到產品和服務,我們的產品基本上都是在解決這三個問題。“連接”是第一層的,家校連接、校際連接、教師和教師之間的連接,我們都通過不同的產品實現了。“共享”是一個目標詞,要使知識實現高效的傳遞,共享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智能化”是個標準詞,我們的技術走向肯定要呼應國家戰略,讓教育領域也實現智能化。這一點我們也通過剛獲批的發改委最新一批國家工程實驗室項目,做了很多的投入和籌備。
記者:本年度LINK2017獲獎人中來自鄉村地區的教師和校長占了不小的比例,這是否意味著全通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將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陳熾昌:其實這個獎項是公平選拔,這個現象說明了互聯網技術確實在教育普惠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地理局限造成的教育不均衡在逐漸被互聯網拉平。所以,一些鄉村地區的教育從業者也能很快地借助新技術有所作為。
另外一方面,全通教育的核心服務就是在解決讓更多的學校接入互聯網,進入信息化,打破現有的區域和資源分布不均,最終實現教育普惠的工作,可以說我們的企業核心模式就是在促進教育普惠的。
回到社會責任,我覺得社會責任的承擔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刻意地去做一些定點定向的慈善或者捐助才叫社會責任,社會責任的狀態是它應該和我們的主營業務正相關、自加強,這是我理解的社會責任。
記者:你曾經是一名教師,現在是教育企業家,在這兩個角色中您對教育的理解有哪些變與不變?
陳熾昌:不變的是,我始終認為教育的核心肯定是人,教育也應該讓一個人成為他想成為的人。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非常非常重要。變的是對于整個教育的進度來說,我覺得在這個慢行業,要更快地幫助更多人的方式就是先讓整個行業接入互聯網,進入信息化,要同步于時代發展,盡快找到辦法讓教育領域也分享到時代紅利,不能被技術進步外部化。
記者:未來教育將呈現出什么特點?全通教育在中國教育革新中將發揮什么作用?
陳熾昌:我認為,終身化、社會化和智能化是未來教育的顯著特點。全通教育一直在保持進步,努力在技術研發、產品服務和公司理念上做出相應地進化和調整。我們目前已經承建了發改委最新一個關于“互聯網+”的教育系統技術及其應用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希望在中國教育信息化的整個變革過程中,我們五年、十年乃至幾十年,一直是那個最大的連接器和推動者,也希望在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惠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記者:許多獲獎人在獲獎感言中表示,在線教育獎勵基金對他們而言是鼓勵、肯定,更意味著責任。你想對獲獎者說點什么?
陳熾昌:我想說,作為曾經的同事,現在的同行,讓我們共同努力,為用互聯網推動高效的知識分享,用互聯網促進中國教育的普惠與公平而奮斗。
5月10日,近千人齊聚清華大學大禮堂,共同參與并見證一場學術和思想的交鋒—LINK2017在線教育論壇暨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線教育獎勵基金(全通教育)頒獎典禮。本次論壇由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主辦,全通教育、學堂在線、《現代教育技術》雜志協辦,中教全媒體承辦。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