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張道強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眾多領域表現出廣泛的賦能作用,也為教育現代化帶來更多可能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張道強在接受中教全媒體采訪時表示,人工智能學院在開展“AI+”前沿交叉領域研究方面做出了諸多探索,包括“AI+醫學”“AI+三航”等領域的研究與探索。人工智能學院將以獨立運行為契機,持續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面向關鍵核心技術與“卡脖子”問題,開展有組織科研,加強科技攻關力度,強化卓越人才培養,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性、引領性突破,不斷攀登科技高峰。
欄目:院長專訪
作者:張曉攀
南航人工智能學院正式獨立運行 未來發展空間廣闊可期
中教全媒體:近日,南航人工智能學院正式獨立運行吸引各方關注,請您介紹下人工智能學院建設基礎和未來發展規劃?
張道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于2018年7月成立人工智能學院,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合署辦公。人工智能學院的成立有著深厚的建設基礎,實際上,在人工智能學院成立之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已有一批從事機器學習、模式識別等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教師,也有一些優秀教師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另外,現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委會主任以及江蘇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都來自南航。可以說,在人工智能領域,南航在國內還是比較有影響的。
人工智能學院自2018年成立以來,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并在2023年獲批了人工智能方向“腦機智能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人工智能學院辦學發展過程中,除了對人工智能領域機器學習、大模型等的基礎研究,還重點增強對類腦、腦機接口、腦科學、腦認知等人工智能前沿交叉領域的研究,深入開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腦疾病的醫學影像研究工作。另外,基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航天、民航的“三航”辦學特色,人工智能學院也一直努力將人工智能賦能“三航”發展。人工智能學院和航空學院、能源與動力學院、民航學院合作推進智能直升機、智能發動機等研究,并通過腦機接口技術監測飛行員的腦認知負荷狀態。相信經過幾年時間的努力與發展之后,人工智能同“三航”的結合將變得更加緊密,也將會出現更多的研究成果。
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已開始獨立運行,學院下設智能科學技術系和智能交叉應用系,師資隊伍近三十人,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學院未來將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人工智能學院將持續強化基礎研究和前沿探索,面向關鍵核心技術與“卡脖子”問題,開展有組織科研,加強科技攻關力度,強化卓越人才培養,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性、引領性突破,不斷攀登科技高峰。
中教全媒體:請結合人工智能學院實際辦學情況,談一談人工智能對其專業建設和教學創新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張道強:當前,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到學界業界同行,再到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專委會,都在深入開展人工智能和教育相關課題的研究。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專業建設和教學創新也在與時俱進。例如,計算機視覺越來越多的被用于監測學生的注意力,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腦機接口技術相比計算機視覺技術來說,可以更加客觀的度量學生的注意力,監測學生的腦認知負荷狀態。所以我認為,人工智能技術對未來的教學創新會發揮巨大作用,并將催生出一些新的教學模式。
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 培養人工智能創新實踐人才
中教全媒體:學院如何面向人工智能未來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和新要求,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新路徑?
張道強:當前,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成為當務之急。人工智能作為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這要求我們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尤其是人工智能實踐課程,要與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緊密結合。
人工智能學院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人工智能創新實踐人才。我們會引入一些企業導師為學生授課,并組織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讓學生深入一線,更好的了解企業用人需求。學院和華為開展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共同合作開發、建設、推廣華為開源的全場景AI框架——MindSpore。另外,人工智能學院與華為在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項目建設方面展開深入合作,鼓勵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更多的要把包括華為在內的一些人工智能國產軟件、框架等都抖融合到課程教學中,擴大國產人工智能技術影響力。
人工智能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成效顯著。自2020年正式招收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生以來,經歷了四年的人才培養,今年培養出了第一屆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畢業生。學院培養的畢業生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過硬,就業率和就業層次高。大部分非常優秀的本科畢業生選擇讀研深造,還有一些畢業生選擇去互聯網公司或航空航天相關研究所等單位就業,總體來看,學生就業情況比較好。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的人工智能專業本科生招生也受到了家長和考生的青睞。
中教全媒體:您認為人工智能賦能下的高等教育變革應該何去何從?
張道強:對于高等教育改革來說,我們可能更關心學科發展,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各個學科都要積極擁抱人工智能,AI for Science成為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當前,包括傳統學科在內的很多學科都和人工智能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例如,南京航空大學航空飛行器設計這一傳統學科和人工智能進行交叉,今年開設了智能飛行器本科專業,并面向社會招生。目前南航也正在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這一學科,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學科交叉融合。總之,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要把握發展機遇,迎接變革挑戰。
中教全媒體:如何用好“人工智能+”,為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全面賦能,對此請談談您的看法?
張道強:用好“人工智能+”,為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發展全面賦能,要放在更加廣泛的背景下來談。這包括更多、更廣的學科,以及面向教育在內的各個行業領域。隨著人工智能、元宇宙、腦機接口等新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業界學界對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學探索所形成的諸多成果,都會推動高等教育由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轉型升級發展。
深入開展“AI+”前沿交叉領域研究 推動學院辦學質量水平整體提升
中教全媒體:就人工智能學院來說,在開展“AI+”前沿交叉研究方面有哪些探索?
張道強:人工智能學院在開展“AI+”前沿交叉研究方面目前做出了諸多探索:
一是“AI+醫學”的研究與探索。自2012年從美國回國后,我一直在腦影像的智能分析研究領域長期耕耘探索,并開始將深度學習應用在腦疾病的醫學影像研究中。同時參與組織發起醫學圖像計算青年研討會(Medical Imaging Computing Seminar,MICS),醫學圖像計算青年研討會于2014年成立。MICS宗旨是為醫學圖像領域的全球華人學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增進本領域科研人員與醫學專家的交流。MICS聚焦于醫學圖像計算領域原創性、引領性前沿研究,促進醫工領域專家的互相了解、深入合作與研究交叉,已成為全國醫學圖像計算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第十一屆醫學圖像計算青年研討會(MICS 2024)將在廈門舉行。MICS 2024會議繼續聚焦于醫學圖像計算領域的最新原創、前沿研究,促進醫工領域專家的相互了解、合作與交叉。
二是“AI+三航”的研究與探索。航空、航天、民航作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辦學特色,更加需要人工智能力量的加持。近年來,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下,智能直升機、智能發動機等研究成果不斷涌現。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AI+三航”的交叉研究將進一步深入拓展,相信會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中教全媒體:人工智能學院如何搶抓機遇、主動作為,以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學院辦學質量水平的整體提升?
張道強:首先,人工智能學院辦學發展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好人工智能專業人才。目前學院人工智能本科專業是江蘇省一流專業,未來要建成國家級一流專業。同時,為了更全面的培養人才,還要通過人才引進和培育等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配齊、配全人工智能相關方向的教師師資。
第二,建設好、發展好人工智能相關學科。人工智能學院重點要建設好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同時人工智能學院正在牽頭申報智能科學與技術這一交叉學科,獲批后也會聯合校內其他的一些相關學院將智能科學與技術這一學科建設好、發展好。
第三,做好人工智能相關科學研究。深入布局大模型、AI for Science等方向,并全面融入南航“三航”辦學特色,爭取做出我們的優勢,推動學院辦學質量水平的整體提升。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