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二級教授 趙居禮
正值職業教育重要改革發展階段,職業教育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職業院校如何跟隨國家穩步前行?如何找準自身定位?如何提升社會影響力?如何開展國際交流?本期中教全媒體邀請到職業教育領域專家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趙居禮教授共同探討中國職教改革發展之路。
欄目:專家專訪
作者:張曉蒙
但職業院校的實際情況非常復雜,中職面廣校多力弱,問題突出,職普融通差,高職主體地位有待強化,“五金”建設推進很不平衡。本科高職實現突破,高技能人才與國家戰略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需要以“雙優”“雙高”為載體不斷提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院校在發展中遇到的首要挑戰就是基本條件是否達標的問題,其中包括生師比、生均儀器設備、土地占地面積等,經濟發達地區大多數學校的辦學條件是非常好的,但還有相當一部分經濟落后地區辦學條件是不達標的,如果連基本條件都不達標的話,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也就無從談起。第二,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目前學校都面臨的數字化轉型問題,何為數字化轉型?是否買了一個信息化平臺就可以視為轉型?如果數字化轉型不以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需求為導向很有可能是誤入歧途。所以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學校的辦學理念必須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腳步。第三,職業院校的內部治理許多是以經驗管理為主的,這與普通高校的制度管理甚至是文化管理存在很大差異。有的職業院校的領導并非從事教育教學專業出身,對教育教學一知半解,官本位意識強,這就導致學校整體在治理水平方面很難得到提升。總體而言,學校在辦學條件、辦學理念、內部治理體系都面臨著嚴峻挑戰。
對于教師來說,我們說職業教育是以技術技能為導向的教育,因此,是能力本位的教育。如果教師實踐動手能力不足,如何培養出實踐能力強的學生?所有學校都在加大引進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素質技能大師等。而且也在教師隊伍中擴充了優秀的碩士、博士學歷的教師,但都不足以解決職業教育教師的實踐能力有限,科研能力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上面提到的針對于數字化轉型的問題,2022年11月教育部制定了《教師數字素養》標準,包括五個維度,即數字化意識、數字技術知識與技能、數字化應用、數字社會責任、專業發展。但是該標準如何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從而促進師資隊伍數字化水平提高,這是亟待改進的。
除了以上的一些挑戰之外,在育人方面,我們要堅持立德樹人。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有高水平的教師。如果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哪有高質量的學生?立德樹人,教師是主體,要倡導教師欣賞學生、關愛學生、發展學生、助力學生成長成才,但現實是有的教師與學生漸行漸遠,不愿親近學生,缺少溝通和交流,在這方面還是應該采取一定的激勵手段去鼓勵教師親近學生。人才不是“教”出來的,是靈魂影響靈魂的結果,是心靈與心靈溝通的結果,是一類人追隨另一類人的結果,是智慧碰撞的結果。我們過去對教師要求是一桶水,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是一個“小溪流”;不要把培養學生當“苗圃”來培育,要當“百花園”來培育;不要把學生當知識的容器,要把學生當火把點燃。
對學生而言,當前職業教育由于招生制度存在問題,導致了生源質量出現了問題,這體現在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且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但人必有長處,對于職業院校的教育教學,我們過去追求學生樣樣都行,結果是什么都不行。我們是“補短教育”,不是“揚長教育”,學生學習不好的課程用的精力和時間最多。你現在把“補短教育”變成“揚長教育”,才會出人才,才會出拔尖的人才。創新意識的培養重在潛移默化,著力點應該在良好的學習和研究氛圍的營造,以及健康向上、包容的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長處,將“補短教育”變成“揚長教育”,根據學生的特長、興趣給學生更多選擇權,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行有差異的教育使學生得到有差異的發展,畢業后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從事工作并獲得體面的報酬,我認為這才是職業院校真正的任務和使命。
在產教融合方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激勵政策,促使企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如產教融合企業給予稅收優惠等。但現實反饋是有差異的,最大的感受是企業對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和熱情程度是不完全一致的。在產教融合項目中,學校仍然是主體,“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德國的“雙元制”教育為何能長此以往的走下去并且有著不錯的成效,那是因為它延續的背后有法律法規的支撐,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使政策完全落地。
因此,我認為職業教育要想提升社會認可度,首先從政策上要大力宣傳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在社會經濟發展當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中積極向社會展現職業院校的師資水平、技能人才。其次政府、企業也應該提供相應的技能型人才的就業崗位,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學歷人才,要有布局有層次的應用人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明確提到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這意味著要在政策、法律、資金等各方面的支持都要具備同等重要地位,這樣才可以獲得使職業教育獲得社會上的普遍認可。
當今時代,人才是第一資源,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具有內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撐性,要把三者有機結合起來、一體統籌推進,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倍增效應。要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為解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提供人才支撐。要系統分析我國各方面人才發展趨勢及缺口狀況,根據科學技術發展態勢,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動態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設置,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職業院校要響應黨和國家的要求,狠抓“五金”建設。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或者說適應性、貢獻度、支撐力,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
可以從中國特色學徒制層面對校企合作進行制度化的頂層設計。借鑒“雙元制”,引導產教融合型企業與雙高院校開展合作,對新招用職工、在崗職工和轉崗職工進行學徒培訓。大膽改革,推進部分雙高院校與企業聯合招收學徒(學生),明確他們的企業員工和職業學校學生雙重身份。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